年年体检,指标全部正常; 家族从未有过癌症,还十分高寿,可以说基因相当好; 没有不良生活习惯,非常注重饮食健康; …… 就这样先天基因优秀、后天活得比绝大多数人自律、健康的她,居然得了癌症!
来源:澎湃网
今年春节期间,这名女士摸到乳房上有肿块。然而当时她并没有放在心上。因为她平时非常注意饮食、也几乎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,是公认的“健康达人”,家里的长辈都非常健康长寿,没有病史。
可以说,乳腺癌的高危风险因素跟她一个都不沾边。
然而在几个月后,这名女士隐约感觉乳房上的肿块有刺痛感,于是前往医院进行乳腺彩超检查,检查结果显示为BI-RADS五类。
BI-RADS分级系统是用于评估乳腺结节的良恶性的标准,1-3级的结节,良性的可能比较大;4级结节的恶变风险则大幅增加;到了5级,基本上结节都是恶性,可以考虑穿刺活检或直接手术切除。
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很快出来了,果不其然,是浸润性乳腺癌,会要命的癌症……
身体健康也不能掉以轻心
像这名女士一样,生活方式极其健康,但在某一天突然检出癌症的人,不在少数。
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在2017年7月8日发布的《警惕乳腺癌发病新趋势》一文中介绍,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,据统计,在全球140个国家中,乳腺癌都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的榜首。
不仅如此,虽然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,但发病率的上升速度却显著高于欧美国家。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
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速究竟有多快?在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牵头,召集了国内乳腺癌治疗领域专家共同商讨制定的《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》(2016年版)上,有这样一段话:
“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年增幅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,且年轻化趋势显著,约有60%的患者在诊断时仍为绝经前状态。”
在宋清坤、李静、黄蓉等2014年发表在《亚太癌症防治杂志(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)》上的论文内容显示,随着人口结构的调整,中国诊断出的乳腺癌中位年龄为50?54岁,而这一数据在美国和欧洲为55?59岁。
也就是说,中国的乳腺癌发病要更早。像很多广为人知的女星也正是在风华正茂、年纪尚轻时因癌不幸去世,比如姚贝娜、阿桑、陈晓旭、李钰等。
致密性乳房带来的麻烦
除了发病年龄更早,亚洲女性在胸部构造上,相对来说也更危险。
乳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脂肪和腺体,乳腺腺体比例较大,脂肪比例较小,则被称为“致密性乳腺”。亚洲女性的乳房,普遍正是此类“致密性乳房”
而这种构造会带来两个麻烦:
其一,是相对更高的乳腺癌发病风险。
美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首席研究者纳塔利·恩格曼曾表示,相对于非致密性乳腺患者,致密性乳腺患者病发乳腺癌的风险是前者的约2倍。
通过对超过18000例恶性乳腺癌患者和184000例同年龄段无乳腺癌女性的数据评估结果显示,乳腺密度可能是乳腺癌风险的重要指标。
当然,指标不仅只有乳腺密度,遗传性易感基因、体重、家族史、30岁后生育等因素,也都与女性体重有关联。
致密性乳房带给亚洲女性的第二个麻烦,在于乳腺癌筛查。
钼靶检查是已被国内外广泛认同的、确实有效的可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筛查手段。这一点,已被明确写入了《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》(2019)。
来源:《中国肿瘤临床》
然而,乳腺密度过高,会导致单独使用钼靶检查时,因为穿透性不佳,难以发现早期肿瘤,从而增加漏诊率。
不过,通过钼靶检查联合乳腺超声的方式,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。
根据韩国学者Kim SY等的一项研究显示,致密性乳腺在钼靶后补充超声检查,可使每1000名患者的乳腺癌检出率提高1.8%~4.6%。
当通过这种联合手段发现高度可疑问题后,还可以补充核磁共振这种更高级的检查方式,进一步确定病情。
如何做好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?
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除了重视乳腺癌的筛查工作,通过调整日常生活方式,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疾病的患病风险。
-
坚持规律的日常生活方式,健康饮食、限制饮酒、坚持运动; -
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,实时了解乳房动态变化,如果乳房出现肿块、皮肤异常、溢液、乳头和乳晕异常等异常现象,应及时就诊; -
进行激素治疗时尽量降低使用剂量,以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; -
对于乳腺癌高危女性,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乳腺癌基因突变者,可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(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、芳香化酶抑制剂等)或手术治疗(如预防性乳房切除术等)。
[5]Kim S Y , Han B K ,